7世纪初叶,在西藏高原以逻些 (拉萨) 为中心兴起了一个强大的民族政权,汉文史籍称之为“吐蕃”,这就是历史上的吐蕃王朝。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吐蕃王朝建立于唐贞观七年 (633) ,从松赞干布至朗达玛共传九代,于842年走向分裂瓦解,半个多世纪后,唐朝也走向覆灭。可以说,吐蕃王朝几乎陪伴了大唐王朝的始终。
唐朝吐蕃地图。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在这二百余年的历史中,吐蕃和唐朝战争不断,吐蕃甚至一度攻陷唐朝都城长安,吐蕃问题也成为困扰整个唐朝的最大边患。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强盛一时的高原帝国,却在9世纪中叶轰然倒塌。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吐蕃王朝一夜之间走向崩溃分裂,从此再未崛起?
这一切要从吐蕃王朝的渊源说起。
来自高原上的雄鹰:吐蕃王朝的兴起
如果不是专门研究吐蕃历史文化,大部分人对吐蕃的印象或许停留在中学教科书学过的唐朝文成公主入藏,以及金庸武侠名著《天龙八部》中的吐蕃国师鸠摩智。除此以外,我们对古代少数民族政权吐蕃的认识和了解,恐怕知之甚少,这也让吐蕃王朝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李国麟饰演的鸠摩智。来源/电视剧《天龙八部》截图
吐蕃王朝建立之前的西藏,小邦林立,犹如南北朝时期的中原北方地区。吐蕃的前身就是寓居在雅隆河谷的悉补野部落。根据后世一些藏文史籍的记载,悉补野部落的第一位酋长,同时也是吐蕃的第一位赞普,就是聂赤赞普。
聂赤赞普统治吐蕃期间,带领族人对外扩张,发展医学,制定法律,其统治时期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前后。
聂赤赞普之后,经六任赞普,历史进入了止贡赞普时期。止贡赞普时期也是悉补野部落发展的转折时期,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此时正值悉补野部落从母系氏族公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
止贡赞普之后是布德贡杰。布德贡杰本名夏赤,是止贡赞普的遗腹子,止贡赞普在与娘若香木布部落首领罗昂达孜的比武决斗中被杀,罗昂达孜抢夺了悉补野部族的王位,随后他被悉补野部落的人杀死,夏赤就被推举即位,即布德贡杰。所谓“布德贡杰”,就是“战胜一切”之意。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记录了很多关于布德贡杰的功绩,他在位时期,铁器得到广泛应用,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社会开始向奴隶制阶段过渡,布德贡杰在吐蕃早期历史上被认为是中兴之主。
止贡赞普之后,吐蕃社会先后经历了“六列” (或称“六地列”) “七德”赞普、“五赞王”时期,共计十九代赞普,奴隶制也在“五赞王”时期得到最终确立。
除了生活在雅隆河谷、后来建立吐蕃王朝的悉补野部落之外,藏区还存在大大小小十多个部落和小邦。敦煌古藏文显示,见诸于记载的就有十二小邦。这些小邦一直与悉补野部落共存发展,直到松赞干布时期,才被吐蕃王朝逐一吞并。
在这些邦国中,有几个邦国的发展也很强势,成为与吐蕃并列的高原霸主的角逐者,最具代表性的有三个,分别是位于拉萨河谷的森波、位于高原北部唐古拉山地区的苏毗和位于日喀则江孜地区的象雄 (汉文称“羊同”) 。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象雄,也就是汉文文献中的“羊同”,它对西藏历史文化产生的影响不亚于吐蕃,并对吐蕃产生了重要影响。象雄是西藏各邦国部落中最早拥有自己文字和语言的,还产生了一个本土化的原始宗教——苯教。发源于象雄的苯教,对包括吐蕃在内的整个西藏地区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影响远及印度、尼泊尔和中亚等地区,并且与佛教产生了相互影响。
象雄苯教图腾神鸟琼。来源/丘星星《古象雄神鸟琼图腾信仰美学流变探微》
悉补野部落传至松赞干布的祖父达日年塞时代,吐蕃的历史迎来大发展时期。达日年塞在位时期 (公元6世纪初叶) ,正值中原的南北朝时期,他率领吐蕃统一了雅鲁藏布江南岸地区,有三分之二的小邦都被纳入吐蕃的统治之下。
达日年塞之后,是松赞干布的父亲囊日论赞时期。囊日论赞功勋卓著,他灭亡了森波,占领了岩波地区,将吐蕃的势力扩张到拉萨河地区,臣属为他上尊号赞普,并为后世所沿袭。
囊日论赞之后,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松赞干布 (汉文史书称作“弃宗弄赞”) 执政时期。松赞干布即位后,先是平定了内部的贵族叛乱,继而开始对外进行军事扩张,“将南面的珞、门,西面的象雄,北面的霍尔,东面草地居民和森林居民收归治下”。
墨竹工卡松赞干布诞生地。摄影/未见花,来源/图虫创意
贞观七年 (633) ,松赞干布迁都逻些 (今拉萨) ,标志着吐蕃王朝的正式建立,历史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逻些从此成为吐蕃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战与和:吐蕃与唐朝二百年的交锋史
由于缺乏相关史料和考古证据,吐蕃王朝建立之前西藏的真实状况很难被还原出来,这也成为西藏早期历史的难解之谜。但是,从贞观七年 (633) 松赞干布迁都逻些开始,吐蕃正式进入信史时代,相关的史事开始清晰起来,史书中对吐蕃的记载也逐渐增多。
松赞干布在位时期,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涉及法律、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从此,吐蕃开始走向强盛,并且频繁与外界进行交流。
除了我们所熟知的文成公主入藏外,另一个代表性例子就是吞弥桑布扎留学印度。吞弥桑布扎不仅把印度的佛教典籍引入西藏,还根据梵文字母创制了古藏文。可以说,松赞干布时期的吐蕃不仅实现了西藏地区的统一,还加速了吐蕃的文明化进程。
松赞干布完成西藏统一后,并未停止军事扩张,开始把视野放到更大范围,逐渐蚕食吐蕃与唐朝之间的一些部落邦国,在较短的时间里,相继用兵吐谷浑、党项、白兰等部,虽然没有完全占领这些邦国,却为此后吐蕃王朝的持续扩张奠定了基础。
松赞干布最先把目光投向青海湖地区,把盘踞在青海湖一带的吐谷浑视为下一个吞并的目标。
唐王朝、吐蕃、吐谷浑形势图。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贞观八年 (634) ,吐蕃使者造访长安,向唐太宗提出联合对抗吐谷浑。唐太宗欣然接受了吐蕃使者之请,派出使者安排联合进攻吐谷浑事宜。次年,唐军两路出兵平定吐谷浑。然而,吐蕃却并未发出一兵一卒,最后趁机夺取了原先由吐谷浑控制的青海大片土地。
此役之后,吐谷浑归附唐朝,唐太宗为了安抚吐谷浑,将一位公主下嫁给吐谷浑首领,正式联姻,并授予其唐朝的头衔和军旗。与此同时,唐太宗开始疏远吐蕃,并拒绝了吐蕃和亲的请求。
吐蕃的使者害怕松赞干布降罪,就谎称是吐谷浑首领从中作梗、挑拨离间,这才导致与唐朝联姻失败。松赞干布听信了使者的片面之词,勃然大怒,就联合羊同部 (即象雄) 亲征吐谷浑。当时的吐谷浑经历过北周、隋、唐三朝的连番军事打击后,已经衰落,松赞干布轻而易举地打败了吐谷浑,将吐谷浑驱赶到青海湖北岸。
击败吐谷浑后,吐蕃在松赞干布的带领下,又消灭了东北方的白兰和党项。之后,吐蕃军攻打唐朝松州 (今四川省松潘县) ,被唐朝大将牛进达击退。吐蕃军吃了败仗后,退回吐蕃。松赞干布知道唐朝实力强大,转而对唐朝采取外交手段,经过几轮外交斡旋后,最终说服唐太宗答应和亲,将文成公主许配给他。
《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在宫内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吐蕃使臣禄东赞。作者/(唐)阎立本,来源/故宫博物院
贞观十五年 (641) ,文成公主在江夏王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使者禄东赞 (即噶尔东赞) 的护送下来到青海,松赞干布亲自在青海黄河之源以子婿之礼拜见李道宗,把文成公主迎接回拉萨。
文成公主入藏后,松赞干布为她在红山修建了一座宏大的宫殿,被称作红山宫,也就是今天布达拉宫的基础。
不过,根据一些藏文文献的记载,红山宫 (即布达拉宫) 的修建其实并不完全是为文成公主而建,更可能是出于军事防御的考虑。根据藏文文献记载,赤尊公主 (松赞干布迎娶的泥婆罗公主) 看到松赞干布担心外敌来犯,就建议扩建宫室,松赞干布接受此议,这才修筑了雄伟的布达拉宫。
不管怎么说,文成公主入藏大大促进了西藏地区和中原王朝的交流,也促进了吐蕃的文明化,单是从641年到648年,吐蕃就先后八次遣使到长安,吐蕃还多次派兵协助唐军平定西域叛乱。
文成公主入藏标志着吐蕃和唐朝同盟关系的建立,吐蕃和唐朝的联盟关系一直持续到唐高宗显庆三年 (658) 。当时,松赞干布已经去世,吐蕃连续两任赞普都是年幼即位,军政大权被贵族噶氏家族把持。当时把持吐蕃政权的禄东赞征服了白兰部,并利用白兰部作为对抗唐朝的前哨,于658年向唐朝遣使求婚。禄东赞的这一请求实际上是在要求唐朝承认吐蕃对白兰部的统治,为以后的继续扩张做铺垫,唐朝断然拒绝了吐蕃的求婚之情。自此,吐蕃和唐朝的联盟关系宣告破裂。
咸亨元年 (670) ,把持吐蕃国政的噶氏家族首领赞聂多布 (禄东赞长子) 率军攻陷唐朝安西四镇,唐朝遂罢安西四镇,唐朝所控制的西域地区也被吐蕃占领。唐高宗派薛仁贵率领唐军经青海远征逻些,最终于大非川击溃论钦陵 (赞聂多布二弟) 。
大非川之役是唐朝和吐蕃的首次大规模战役。对唐朝而言,唐和吐蕃从此直接毗邻,青海河湟地区也成为双方兵力进出的要道。对吐蕃而言,此役让吐蕃从此掌控了青海地区,青海地区不仅成为吐蕃的版图领地,也成为吐蕃对外扩张的前沿和门户。到武周时期,唐廷收复了安西四镇和塔里木盆地,又派出王孝杰、娄师德军,与论钦陵大战于素罗汗山 (今甘肃临潭) ,论钦陵所率吐蕃军获胜。
几次交战后,吐蕃和唐朝再次开始商讨联姻结盟食邑。不过,这次和谈并未成功,因为当时的吐蕃赞普发动政变,诛杀了把持国政的噶氏家族,主持谈判的论钦陵也自我了断。论钦陵死后,吐蕃国政重归于赞普,论钦陵的弟弟和侄子则投奔武周,被武则天封王拜将,其族人也改姓,从此为唐朝效力。
噶氏家族执掌吐蕃国政五十年,吐蕃赞普沦为傀儡,但在这五十年的时间里,吐蕃并未停止对外扩张,而是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禄东赞和论钦陵执政时期,继续完善和发展了吐蕃的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为吐蕃王朝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噶氏家族倒台后,吐蕃赞普重掌大权,这就是赤都松 (即器弩悉弄) 。为了避免朝政再次被权臣窃夺,赤都松不再任命大相 (大论) 。赤都松常年领兵在外,先后在唐蕃边境和南诏征战,逻些朝政由其母后赤玛蕾代为执掌。
在母后赤玛蕾主持下,赤都松把全部精力投入对外征战中。不过,赤都松最终在对南诏的征讨中病逝,年仅29岁。此后,吐蕃陷入内乱。对此,《旧唐书·郭元振传》记载:“故赞普 (赤都松) 躬往南征,身殒寇庭,国中大乱,嫡庶竟立,将相争权,自相屠灭。”
面对吐蕃内乱,赤玛蕾开始以太皇太后的身份执掌国政,先后平定了多位大臣叛变,拥立野祖如 (即后来的赤德祖赞,又称尺带珠丹) 继承赞普之位,避免了吐蕃的分裂,维护了吐蕃王朝的统一。
赤德祖赞继承赞普之位后,开始与唐朝和亲,唐中宗将金城公主许配给他。当然,是赤玛蕾促成了吐蕃和唐朝的再度联姻。
赤玛蕾病逝后,赤德祖赞执掌吐蕃国政。由于赤玛蕾主政时期已经奠定了吐蕃和唐朝的联盟关系,所以赤德祖赞主政后,将对外扩张的矛头指向了中亚地区。要想经略中亚地区,吐蕃必须面对今克什米尔地区的两个政权——大、小勃律。事实上,勃律本无大小之分,勃律的分裂正是吐蕃促成的。从7世纪初开始,吐蕃就不断把势力向克什米尔地区延伸。勃律被吐蕃频繁进攻,在迁徙过程中,分裂为大、小勃律。勃律分裂后,难以抵御吐蕃,求援唐朝,唐朝开始积极协助勃律对抗吐蕃。
大小勃律位置示意图。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开元二十五年 (737) ,吐蕃开始对小勃律大规模用兵,小勃律王战败,臣服于吐蕃。面对吐蕃的肆意扩张,唐朝也开始向吐蕃出兵,双方于青海、西域和帕尼尔地区展开激战,互有胜负,呈现拉锯状态。直到天宝六载 (747) ,唐朝名将高仙芝率兵攻陷小勃律,唐朝才再次控制了中亚,这也是高仙芝的成名之战。
不过,唐朝对中亚地区的控制只是昙花一现,随着天宝十载 (751) 怛罗斯之战的爆发,唐军在怛罗斯城兵败大食,唐朝的势力开始退出中亚地区,吐蕃则趁势取而代之,控制了中亚地区。
此后,唐朝虽然也在天宝十二载 (753) 大败吐蕃,占领了九曲之地 (今青海省东南部) ,唐朝虽然取得较大优势,但唐朝并未能扩大战果,随即在天宝十四载 (755年) 遭遇安史之乱,彻底无力经营西域。
明皇幸蜀图。作者/(唐)李昭道(传) ,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安史之乱爆发前夕,吐蕃这边也发生政变,赤德祖赞被杀,即位的是赤松德赞。赤松德赞在吐蕃历史上的功绩和地位不亚于松赞干布,而且是唯一可与之相提并论者。赤松德赞统治时期的吐蕃,也是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是吐蕃历代赞普中疆域最为辽阔的。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平定以后,唐朝国力大打折扣,唐朝在河陇以西的统治区全部丢失,仅有若干孤城还在吐蕃的包围下苦苦支撑。并且,吐蕃快速将战火烧到了唐朝的心脏——京畿地区。
广德元年 (763) 十月,吐蕃攻陷长安,唐代宗仓皇出逃,吐蕃迎立金城公主的侄子李承宏为帝,并设置百官。吐蕃攻陷长安十五天后,才被郭子仪收复,李承宏也主动退位。可以说,此次长安沦陷,既暴露了唐朝军事上的空虚,也见证了吐蕃王朝的强盛。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刚刚收复长安的唐朝再次面临一个新的危机——仆固怀恩之乱。广德二年 (764) ,仆固怀恩串通吐蕃、回纥,集结十万大军进攻唐朝,并迅速包围奉天。唐廷再次派郭子仪出兵御敌,郭子仪最终解了奉天之围,并阻止吐蕃大军继续进军长安。
郭子仪画像
唐德宗即位后,认为唐廷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削除藩镇,加强皇权,而不是与吐蕃对抗,便开始和吐蕃议和。建中四年 (783) ,唐朝派出陇右节度使张镒与吐蕃大相尚结赞结盟于清水,史称“清水会盟”。
会盟四个月后,唐朝发生了泾原兵变,唐德宗仓皇逃出长安。在情急之下,唐德宗向吐蕃求援,赤松德赞派出援兵协助平叛。当然,吐蕃此次出兵并非真的是出于结盟关系,而是因为唐德宗答应要把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割让给吐蕃。但是,随着叛乱的平息,很多唐朝官员开始极力反对,唐朝最终并未割让安西和北庭,只拿出一万匹绢帛作为酬劳。如此一来,唐朝和吐蕃短暂的和平局面被打破,双方再次决裂。
唐朝和吐蕃关系破裂后,吐蕃于贞元五年 (789) 进攻陇右、泾州和邠州;到贞元七年 (791) ,唐河西数州以及四镇之一的于阗都被吐蕃攻陷。面对来势汹汹的吐蕃大军,唐朝只能被动防守,竭力加强西境守备,很难组织起有效的军事反击。
不过,当时的南诏已经和唐朝在点苍山会盟,重修旧好,唐朝可以和南诏并肩作战,合兵反击吐蕃。唐朝和南诏的结盟让吐蕃很难讨到便宜,在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中,赤松德赞最终于贞元十三年 (797) 去世。
随着赤松德赞的去世,吐蕃的国势不可避免地步入下坡路。
赤松德赞在位时期,抑苯崇佛,与苯教相攀缘之贵族都遭到了打压,对赤松德赞怀恨在心。赤松德赞去世后,苯教势力反扑,吐蕃国政大乱,在此背景下,赤松德赞之子牟尼赞、牟如赞相继继位 (是否为赞普有争议) 。不过,牟尼赞和牟如赞都暴毙而亡,最终继承赞普大位的是赤德松赞。
赤德松赞执政时期,吐蕃的对外军事扩张暂告一段落,并随着西线、北线、东南线等地军事吃紧,吐蕃已无力发动军事进攻。这一时期的吐蕃开始主动向唐朝示好。当然,这种示好未必表示吐蕃有和谈之意,更多可能是避免唐朝在此时对吐蕃发起军事行动。
之后的赤祖德赞执政时期的吐蕃已经明显衰落。此时,吐蕃要应对北方的回鹘,而回鹘和唐朝也已建立了和亲关系,赤祖德赞意识到,必须和唐朝联盟,才足以对抗北方的回鹘。
于是,在唐穆宗长庆元年 (821) ,吐蕃首先向唐朝提议会盟,唐穆宗应允此议,双方正式订立盟约。会盟仪式先是在长安西郊举行,之后又在吐蕃首都逻些举行,前后持续近两年,史称“长庆会盟”。
长庆会盟承认吐蕃领有陇右、河西、安西和北庭,吐蕃的要求得到了满足,为双方的持久和平奠定了基础。
长庆会盟后,吐蕃随即陷入了与回鹘的战争,战事持续了十多年,一直到太和六年 (832) 才告结束。在长期的征战中,吐蕃国力大损。
此后,吐蕃接连遭遇内乱、政变、灾害和瘟疫,国力再次衰弱,这一切让唐朝君臣看到了收复被吐蕃侵占的陇右河西之地的希望。唐宣宗时期,沙州张议潮起兵反抗吐蕃人的统治,光复沙州,又相继收复了肃州、甘州和伊州。851年,张议潮被唐朝封为归义军节度使,兼11州观察使,归义军从此登上历史舞台。
与此同时,吐蕃国内内乱频仍,平民和奴隶阶层掀起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暴动起义,强大一时的吐蕃王朝在内乱中走向衰落。最终,吐蕃王朝分崩离析成大大小小的若干政权,再也不复吐蕃王朝统一时代的辉煌。
吐蕃王朝的衰亡之谜
中国古代出现过非常多的边疆少数民族政权,比如两汉时期的匈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鲜卑及其建立的诸多北方民族政权,还有隋唐时期的突厥、铁勒、契丹等。
在隋唐以前,中原王朝的边患问题主要集中在北方,随着吐蕃王朝的崛起,中原王朝开始把视野向西南边疆地区转移。事实上,随着吐蕃王朝的崛起,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势力也随之崛起,继吐蕃之后崛起的南诏国和大理国就是典型的例子。
由此,隋唐以后,中原王朝的治边策略开始发生转变——由过去的一味重视北方边防,渐趋把边防视野扩展到西南边疆。而这个关键节点,其实就是公元6世纪吐蕃王朝的崛起以及之后持续二百年的唐蕃互动。
正如历史学家王小甫所说:“从7世纪中叶开始,亚洲大陆的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是在传统的南北农牧分立局面中,加入了冲出沙漠的大食人和走出高原的吐蕃人,他们内部统一起来的原因尽管有很大不同,但都成了亚洲大陆上全新的、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从此,旧大陆政治地理的空白完全消失了,旧大陆的历史却因而增加了新的篇章。”可以说,吐蕃王朝的崛起对中国古代史、边疆史和整个亚洲史都有着非常关键而特殊的意义。
那么,就是这样一个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民族政权,最终为何会在顷刻间土崩瓦解呢?结合藏文和汉文文献,我们大致可以归结出吐蕃衰亡的四点原因。
第一,经济基础的崩溃。吐蕃是以军事立国,是在不断地对外军事扩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长期的对外战争必然导致社会经济的破坏,乃至崩溃。高原的农牧业本身十分脆弱,人口也并不充足,常年的军事扩张会导致大量青壮人口被输送到军事前线,剩下由老弱人口构成的劳动群体无力承担频繁和庞大的军事行动。根据吐蕃文书记载,吐蕃的军事赋税征收十分频繁,这些赋税和摊派会不断摧毁游牧业,进而使得农牧业的生产能力随之丧失,军事扩张赖以为系的经济基础终将崩溃。
第二,自然灾害频发和疾病的蔓延。高原的生态比较脆弱,自然灾害对农牧业产生的影响也会更为明显,进而影响到政权的稳定;而瘟疫则会影响到本就不充裕的劳动力,导致青壮年人口减少。藏文史籍记载,末代赞普朗达玛时期出现了地震、洪水、陨石、冰雹、雷击等极端灾害,这些无疑都沉重打击了吐蕃王朝的统治。
第三,统治阶层的争权夺利。在整个吐蕃王朝的历史上,政变不计其数,废立赞普的事情时常发生,尤其是到了王朝后期,政治的纷争更为频繁,政坛动荡更为剧烈。比如从赤松德赞到赤德松赞时期,短短数年之间,吐蕃就三易其主,政局之动荡可见一斑。而且, 越是到吐蕃王朝后期,吐蕃赞普、宗室贵族和大臣之间的矛盾就越发白热化,越是难以调和,宫廷杀戮频仍。吐蕃上层贵族之间的激烈争斗,无疑加速了吐蕃王朝的衰亡。
第四,宗教冲突。宗教在吐蕃的整个历史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宗教纷争也几乎贯穿了吐蕃王朝的始终。在佛教传入西藏之前,苯教是吐蕃早期历史上的主流教派。佛教传入西藏后,受到了统治者的青睐,佛教对吐蕃政治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于是,宗教派系之间开始党同伐异,甚至演变为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按照很多藏文文献的看法,正是末代赞普朗达玛的灭法 (崇苯灭佛) 导致了吐蕃王朝的覆灭。事实上,朗达玛的灭法只是表面原因,实质上其实是佛教和苯教两教之间的长期斗争,以及政教斗争激化后的必然结果。
数百年时光过去,元至元八年 (1271) ,乌思藏 (今西藏中部、西部及其迤西地区) 、朵甘等地成为元朝一部分,西藏从此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之中,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编辑:以凡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标签:
豫狐网络 版权所有
声明: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转载、摘编、复制请注明文章出处!
联系我们:920 891 263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