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小店是烟火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城市经济的“毛细血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上海新开的特色小店数量超过3万家,3月份新开小店数环比增速达43%,小店线上订单量环比增长25%。
电商平台如何为小店赋能?实体小店又该如何用好互联网?近日,记者走进上海街边小店,进行了一番调查。
(资料图片)
小店驰骋“双主场”
工作日的上午,路上行人不多。但是邹幼华的店里,并不冷清。“您有一条新的外卖订单”提示声频频响起,邹幼华和母亲忙着在货架之间穿行,外卖小哥时不时前来取货。
他的店铺并不显眼,位于静安区苏河湾附近的小区里,是一家社区底商。“最早我也开过沿街商铺,但是店铺面积小、租金高,没开多久就关掉了。”
现在,邹幼华的店铺比之前大了不少,有180多平方米,但依旧摆得满满当当,货架间几乎只能侧身通行。邹幼华介绍,目前店内的品类已经超过6000种,“但还是不够,还要继续拓品类,要突破1万种。什么火就上什么。”
这家天生带着互联网基因的超市,90%的订单来自线上。“我们的目标是3公里内10分钟送达,10公里范围内的订单都会接。”很多像邹幼华一样的小店,客户往往只局限于周边小区居民,但通过互联网赋能,服务半径扩大了10倍。
这个月,邹幼华在电商平台累计做了8000多单。这种“亦店亦仓”的新模式,当下有了新名字:即时零售。
从实体小店到搭上新零售快车,以邹幼华为代表的经营转型之路,让小店驰骋线上线下“双主场”,更激发了市民消费潜力——既可以在线下采购,也可以在手机上下单。
“随着数字化的推进,互联网经济和实体经济已经呈现融合发展趋势。”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董学兵说,互联网平台的发展离不开实体商铺,互联网平台也赋能实体商铺,实现线上引流、降本增效。
具体来说,互联网不仅给小店带来了新的销售增量,还能够助力小店“数智”运营,实现从批发、支付到后台管理系统“一条龙”数字化,使经营者精准化运营,获取更多线上流量。“如果离开了实体经济,互联网经济就失去了‘根基’,互联网经济也能够为实体经济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并提高经营效率。”董学兵说。
抓住“流量密码”
上海有繁荣丰富的社区实体零售生态。不过,繁荣生态的背后,也意味着曾经的蓝海变红海。
邹幼华更怀念3年前刚刚接触互联网的日子。 下转3版(上接第1版) 那时候,电商平台流量大,竞争压力小,一天能做四五百单,营业额有1万多元。现在,小店生意也越来越“内卷”了。
“最近几天,周边新开的店就有五六家,大家都在做这样的店,品类都很多,竞争也加剧了。”邹幼华说。
为了流量,商家甘愿做赔本的买卖。比如“零起零配”,指的是不设置起送价,即使是1分钱的商品,下单即可配送,而且配送费也是0元。这是很多小店的引流手段。邹幼华起初也做“零起零配”,现在却难以为继。“很多人专为‘薅羊毛’而来,再加上每单平台还要抽成5%左右,有时候一天可能亏损上千元,店铺都快经营不下去了。”
对互联网“又爱又恨”的,还有店主刘银山。他的小店位于松江大学城附近,一天营业额能有七八千元。最近,他开出了一家“分店”,却遭遇一些波折。
“新店上线十几天了,营业额总共只有1000多元。”由于线上流量没有做起来,他决定“推倒重来”,重新申请营业执照,把新店再上线一次,推出低价商品,争取把店铺推广出去。
“电商平台会给新店一些‘特权’,比如首页展示的机会。只要前期能够引流,之后就自然会有流量。”如果线上做不起来,“一天营业额可能连1000元都到不了。”刘银山说。
流量,成了小店的命脉。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执行所长崔丽丽表示,对于小店经营者来讲,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因此,经营者在触‘网’之前,要提前准备好线上经营所需要的能力、资源储备和风险预判。”
“引流是一时的,重要的还是沉淀好、维护好忠诚消费者,逐渐减少对流量的过度依赖。”董学兵也表示,经营者还是要专注产品力,保持自身独特性,“这才是立身之本。”此外,小店也要根据自身特点,在开业引流、产品促销、移动支付、售后评价等不同环节融入互联网,着力提升用户体验,而非上线之后就“两手一摊无作为”。
让更多小店“被看见”
触“网”小店为流量而争,互联网之外,还有一群走得慢的人。
位于石门二路的北京百货商店,是一家经营了将近70年的老店,这家店前身是静安区百货修配商店,总经理张乐华在柜台后边站了半辈子,用他的话说,如今已经落到“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境地。
张乐华这家店如今专为老年人服务,“针头线脑这些一两块钱的东西,除了这里,在上海很难找到了。不过这些东西老百姓都很需要。我的老顾客都跟我说,你千万不要关店,不然很多东西都买不到了。”
不过,这家老百货店的坚守,如今更显无奈:为了活下去,张乐华这一间小店还要租出半间,寻找合作伙伴“抱团取暖”。既然如此,为何不上线?张乐华坦言:“心有余而力不足。”
好在今年以来,北京百货商店的故事被不少人发到社交平台,不少年轻人在大众点评、小红书上自发推荐这家店铺,网友纷纷留言:“这家小店像是童年缩影,看到假领子、蛤蜊油、汤婆子这些产品,亲切又有趣。”“我们也变成‘网红店’了。”张乐华说。
众多街边小店中,北京百货商店是幸运的。不可否认的是,还有更多像张乐华一样的小店,仍在艰难求生。
“很多特色小店的经营者可能是有情怀的老年人,互联网对于他们本身就是新生事物,需要学习。”崔丽丽建议,如果小店具备一定人文底蕴,可以和上海特色的老街区、社区文化等进行结合。“政府相关部门、互联网平台最好能够形成合力,为小店进入在线市场之前做好充分的能力赋能,比如线上经营培训,或者进行流量扶持,让更多街边小店‘被看见’。”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标签:
豫狐网络 版权所有
声明: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转载、摘编、复制请注明文章出处!
联系我们:920 891 263 @qq.com